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职业规划教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执业医师职业规划教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学中医中草药,哪本书比较好?
自学中医中草药,先读哪本书为主:自学中医先读,三指禪,清末,周学霆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丰富,首先教会你号脉的基本功,各脉络相连的病症,有名医【叔和脉经论】【灵素难经论】【各季瘟病论】等等,是初学者入门的一部经典中医书籍。在是兼学伤寒论,伤寒杂病论,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经验学,等中医名著。在初学二至三年后可兼学,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奇经八脉,内经辑要等名著。
第三部读中药学,首先读【药性赋】【本草纲目】【本草辑要】【民间综合方剂选】等等中药名著。
以上这些中医中药名著,是中医内科临床糸,综合糸一套版本,对于一位初学者要练功四至五年。把这一套综合版本熟读下来是一位不易的中医人才,掌握了这一套名著后,老师在教临床经验,临床症状,实体手把手教号脉,一般得年余就可以独立诊治中医病人了。
总之这六年下来对一位初学者,比现在的中医院校毕业的学员派,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要强几倍的功底。有了这些丰富的中医技巧,可以走遍天下为人类的身体健康,保架护航!这些就是传统中医的法宝,实实在在的传承中医!
中医师陆文武
自学中医中药,必须要从基础上了解。
中医基础理论: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中医学科的体系,从宏观上理解中医理论的特点。
中医诊断学:按中医理论形成的诊断体系和方法。
中药学:介绍中药的性味、归经、分类、来源、功能、应用和用量及配伍禁忌。
中药方剂:主要介绍经典药方的方解应用。
如果从基础上学习,可以先从这几本书看起,只要看透了就会对中医中药有大体的了解,再根据情况深入学习。
想学中草药?看书不如跟师学,上山***药。我十八岁那年刚好是1986年,正值贵州省在搞“全国中药***普查”,我也在沿河县中药***普查办公室,成了***集标本的普查员。我们搞了两年的中药***普查,踏遍武陵山,***集3500多种中药标本,其实华夏草药应该有万种。先识药,***药,分科,制标本,上台纸,拍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随后看中医理论书籍,参考《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我虽然现在仍然是无证草医,但我超越了民间草医和大学毕业生。民间草医不懂草药处方名,不懂理论。大学生只懂皮毛理论,却又不识药。学好中医最好方法是先识药后学理论。
自学中医必须要有正知正见,才不会走弯路或者误入西化的邪路。就我个人学习中医的经验推荐四本书,即《中医是什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中医是什么》这本书汇集了现代中国人关于中医激烈争论的各种话题,作者根据其内容分门别类,包括中医的学科属性、中医的起源、中药的本质、中医的诊疗特征、中医的疗效评价、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中医发展规律及中医传承等,共计九类八十一问,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详细而又深入的分析与解答。自学者如果能够在学习的开始深入把握这本书的内容,就会对中医产生正知正信。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经》和《素问》两部分,其中《灵枢经》阐述了人体的气血精神、脏腑经络等人体结构和功能,并系统地论述了***的原理和具体的技术;《素问》阐述了气血精神、脏腑经络的生理、各种疾病发病的病因和机理、五运六气理论以及按照四时养生的理论。这本书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阐述了古代医家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和形象思维认识人类生命体的自然变化规律以及诊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伤寒杂病论》也包括两部分,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如果说《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那么《伤寒杂病论》就建立了诊疗疾病的基本理论框架,即六经辨治体系,包括具体的理法方药。《伤寒论》虽然论述的是治疗寒邪外感,但其建立的八纲和六经辨治体系则是具有普适性。《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将汉代的医经派和经方派两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自学中医者要想有效地治疗疾病,就需要通篇背诵《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该书记载了汉代以前对中药的系统认识,其内容包括对药物的偏性、毒性、功能主治等药性,七情配伍、君臣佐使方剂理论,以及按照三品分类法记载的365种药物的具体阐释。要深入理解《伤寒杂病论》中经方的用药规律,需要认识《神农本草经》中药物的性能。
学习中医的教材不用多,至于现代高等院校编撰的层出不穷的中医教材,大多是误人子弟的西化内容,建议不要被其内容蒙蔽了心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执业医师职业规划教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职业规划教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