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科与职业规划课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学科与职业规划课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适合初中跨学科研究的课题?
我认为,适合初中跨学科研究的课题可以选择计算机与各种学科的整合研究。因为现代的教学早已经不是过去的老师一个黑板、一盒粉笔的教学方式了,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还是生物,都与计算机紧密结合,所以,如何将计算机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就是可以研究的课题。
五育并举和学科融合的数学课题?
《数学文化促进五育并举的实践探索研究》
可以在数学公开课中融合渗透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将新时代小学“五育”融合策略研究的运用及探索会持续进行,在今后的育人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看成是有生命、有智慧、有思想、有情感、会审美、爱劳动的人,把教育教学还原成“五育”并举,融合理想育人氛围,用完整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你能推荐一个教育热点课题吗?
“现象教学法”,最早是由芬兰于2016年提出的,他们要求截止到2020年前,全面废除学科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实际场景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法”最大区别是该教学法不分语、数、外、政、史、地等学科,而是通过一个***或者一个现象从不同维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由传统的集体听讲变成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认知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而不是传统的授鱼模式。
老师则由主讲变成了引导者和裁判员,这更像是企业的日常工作法,更切合现代社会。
毕竟我们以前的传统数理化分科教学已经使用了近200年了,而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她到底还适应不适应我们现在的社会了。
关于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来的老师。心里面一直存疑。无论老师怎么教育,可是还是有许多学生不听,不学,甚至还和老师作对。真的是老师不会教吗?不知道算不算一个教育热点。
我觉得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比较热点的教育课题应该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未来知识获取的途径应该主要是来自于互联网,老师的作用应该是监督学生学习和育人,更多应该是情感上的教育,三观上的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课题必须与学科一致吗?
不一定要与学科一致。申报课题主要根据申报人的科研爱好、兴趣以及前期科研成果积累,可以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一致,也可以申报其他学科。此外,交叉学科的课题也可以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特别鼓励交叉学科项目的申报。例如,从事土木工程学科教学的老师可以申报教育学科项目,也可以申报物理学科课题。
教育研究选题的途径有哪些?
1、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教育层次、类别、形式、区域的结构,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需要与地区差异研究,三农问题与教育关系的研究,关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的研究,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研究等,都是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2、 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评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 从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课题;
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自觉培养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关注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提出课题;
日常观察也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观察中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观察者的灵感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