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宝典

建筑学职业规划书,建筑学职业规划书100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职业规划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筑学职业规划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学里学的土木工程,想进建筑行业,该怎么发展规划?
  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哪个更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

大学里学的土木工程,想进建筑行业,该怎么发展规划?

谢邀。针对大学里的土木工程专业,其实还是很好找工作的。当前由于人才队伍的扩大,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比较缺乏专业人多才,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想进建筑行业还是比较容易的。至于大学怎么发展。首先我认为要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本功,多参加一些建模比赛,学好专业的制图软件,跟着自己导师或者老师做一些工程研究项目,对以后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土木工程可以是上图这样的蓝领人才,从事基础施工。也可以是下图的专业人才,从事设计管理

建筑学职业规划书,建筑学职业规划书100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区别还是很大的,需要自己多努力,祝你前程似锦~

个人建议:

1.如果本科毕业建议优先考虑考研,因为研究生毕业你的择业范围会很广。

建筑学职业规划书,建筑学职业规划书100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如果直接进入建筑行业,中国建筑是你较好的选择,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主要从事房建,地产,国际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及设计勘察等。公司拥有“中国建筑”“中海地产”两个品牌位居中国同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品牌之列。

3.毕业进入大公司能够系统地现场实践,大公司都有培养计划和提升通道,什么都不用想,会有人给你安排!

4.工作与考证同时进行,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多多益善。

建筑学职业规划书,建筑学职业规划书100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你在大学修的专业情况,在校期间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一定语言技巧不愁在未来建筑业没有好的发展,根据你的人脉关系和自己的专业倾向选择的面是很广的:

1.施工单位:进一个国字头企业,从最基础的技术员做起,6年后你就能进入公司中高层,证书和上职称有了说话话语权再加上有人愿意提携,年薪30+以上不是问题

2.设计院:你身体能熬得住又能适应一个人安静的环境,可以去设计院走一走,几年后比施工单位更吃香

3.进入事业单位,例如质量监督局、建筑业管局、重点工程局等都是很吃香的饭碗,除了你可靠地背景又要有灵活的处人员原则

4.进入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有一个赏识你的老总你就能彻底拜托因为工作而工作的困境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也是我进入建筑行业以来自己的一些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很欢迎你进入建筑行业。

进入建筑行业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面临风吹日晒,东奔西跑。要提前做好心里准备!

在建筑行业有很多发展方向,不光是施工员,我建议你走设计或者[_a***_]。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辛苦!

当然你想怎么发展的问题也很简单。前期多吃苦,多学技术,多考证!前途光明!

建筑行业总的来说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不过现在也还行。学的土木工程就业方向主要有有施工单位,设计院,还有甲方

土木工程还是比较好就业的,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都是进的施工单位,当然如果想要进好点的单位对学校还是有要求的。施工单位比较幸苦,大多数人都呆不长久,转行的比较多。至于设计院,现在基本都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设计院的话也并不轻松,但是工作环境相对施工还是要好很多的。对于那些想进设计院工作的,个人建议还是读个研究生。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哪个更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

谢邀。

题主问题大概是录取的土木类吧。建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从大类来讲,都属于土木类(也有高校工程管理属于管理类,毕业是管理学学士的),现在很多高校大类招生,录取了土木类,也面临着大二下大三初重新选择专业。这样就需要从现在开始从长计议,提前规划选择好专业。三个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是比较大众的专业,建环则相对小众。土木类大类招生今后细分这三个专业的高校,多数是近年新办高校,土木类实力都不会很强,而且土木工程多数就是建筑工程(工民建)。从应用和就业的角度看,首选土木工程,其次是建环,不建议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偏文,参加工作后,土木类都需要考证,土木工程,建环都可以考一建,一造,监理等,而工程管理大多只能考一造,监理,显然发展前景不如土木,建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学职业规划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学职业规划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fns.com/post/3532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