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课题简历撰写注意事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课题简历撰写注意事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读研了,想问一下如果想了解一个老师,研究生,博士生会不会把他们课题组的真实情况告诉我?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研究生复试之后会有个环节-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考生会填写一份《导师意向选择表》。不少考生会在报考之前、初试成绩公布后就提前沟通某些导师,除了学院***展示的部分导师信息,更多的信息来源就是之前师兄、师姐的"口口相传"。
小西读研、读博期间遇到不少来咨询学院导师情况的考生,基本都会如实告知,如每月具体补贴、毕业要求、作息时间等。当然,谁也不会傻到在学习室内,当着一群学生聊自己导师如何,得是同学、朋友委托帮忙的。比如,之前某个同学的表妹今年考研已过初试,想了解下具体的复试情况和学科导师。
问之前,你得了解自己想知道什么样的课题组真实情况?
首先,可以询问导师的培养方式,如全程指导、散养、年轻导师辅导等。研究生学习阶段和之前不同,不是每个导师都愿意手把手教你如何设计试验、开展课题或撰写论文的,甚至部分导师较忙,都是博士生辅导硕士生或自己摸索。若是个人学习能力或自律性稍差,有较大的机会无法顺利毕业。
其次,读研期间毕竟没有经济来源,导师课题是否充足、发补贴是否大方也是得了解的。不少导师课题较少,但辅导的研究生却不少,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极端下还有研究生为毕业自费做实验测试的。同时,在其他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每月给予补贴更多的导师肯定是值得选的。
同时,团队/课题的具体情况也可以询问,如某些导师是大团队的一员,是否受到团队带头人的器重,也会影响到下面的研究生。在大的团队,良性/恶性竞争都是一念之间,不同导师的研究生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日常氛围也许不是表面那么融洽。觉得自己性格比较随和的,小西建议选择人数较少或单干的导师团队。
有时候问之前师兄、师姐情况,尽量还是学校周边找个小餐厅(人均30-50元),边吃边聊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可以选择在复试之前,一起咨询下往年复试的一些细节。
对于准研究生来说,了解一下学院导师的一些科研状况,尤其是课题组的一些最真实的事情时,最佳的选择就是这些在课题组的师兄和学姐。
拿我自己来说,在读研时,每年都会有很多我的师弟和学妹会和我打听一些关于课题组的一些事情,例如需要加班吗?导师每天在吗?分工是怎样的?这些最为基础的信息,所以都会告诉其真实情况的。
同时在你开学时,你会进行导师互选,在此之前一般高校都会给你发放一份关系导师的详细资料,例如导师正在做的项目,导师近几年的科研成果等等,这些都会再这份资料中显示。
但是如果想了解课题组的具体状况,你只能是和在课题组的学姐学长沟通,如果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大多数都是一些很官方的回答,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而学姐和学长更多的是会和你说一些你从其他渠道所打探不到的消息。
总之,请相信那些在课题组的师兄学姐,他们的感受是最真实的。
我觉得,对于细枝末节的事情,不必过多了解,可能是因为读之前有些不安吧,这个也正常,只要这个导师能带你毕业,课题组的氛围好就可以了,你也可以在聊天的同时去感知这些事情,读研无所谓这些,如果读博,导师一定要选好,符合你意向的,不过这个很难,毕竟谁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导师的简历,侧面看看课题组的氛围,你应该可以多少了解一些,祝好运!
课题立项报告怎么写?
封面(注明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_a***_]、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人承诺等);
②课题组基本信息(人员简历及研究专长);
③近期取得的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及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由其他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
考研笔试上岸复试简历不过关,复试简历如何巧妙吹牛?
面对激烈的考研竞争环境,即便是初试顺利过关,但也并不是说一定就能被录取的。每年都不乏高分的学子被刷,可见考研复试的惨烈程度。面对这样的情况,想顺顺利利的通过复试,必须要做到的是步步为营,也就是说做好每一步,打好每一步的基础才是正确的方式。
其实每一个考研复试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准备的简历着实比较的单调,该如何巧妙的“吹牛”才能引起导师的注意,顺利通过复试呢!从我过去的经验中谈,“吹牛”肯定是要有的,但是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首先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简历的设计一定要简约大方,能突出重点,但又不失大气。如果是自己设计的不够理想可以找同学帮帮忙,或者说某宝肯定有***,该花钱的时候肯定是要花的。
另外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看法,复试的话不少导师比较看好参加过比赛或者是做过项目的学生。我记得我当初复试的时候,导师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本科参加过什么比赛没有?因此我觉得在这方面巧妙的“吹一下牛”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着实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千万不能贸然的去说。不过像一些项目经验的话,都是有一些说法。像我在本科的时候室友做过一些校内老师的小课题,类似于小项目的那种。最后就在简历上说过自己做过该课题!
不过需要说明,类似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在自己对该课题、该项目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去说。不然的话一旦复试老师详细的去询问,等于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还不如没有呢!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主要还是需要靠自身的实力。如果简历方面实在没东西去写的话,可以考虑考虑,不过简历上写的每一项内容,自己一定要熟知。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复试顺利,就读理想的院校!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考研笔试上岸,并不能万事大吉,之后的复试也要认真对待。如果复试表现不理想,同样也会被残酷得刷掉,一年的辛苦付出,甚至多年的付出都会付之东流。
对于复试来说,一般在面试环节都要呈现自己简历的,有的一些在校期间履历比较单一的同学可能不会准备。作为一名参加过考研复试的过来人来回答题主的问题,要想做到复试简历“巧妙吹牛”:
首先,不能吹牛太过,不着边际的乱说,对简历上写的东西一点都不懂。面试老师都是大牛,你会不会,老师们问你几句就明白了,切记不可天马行空的乱说。
其次,“巧妙吹牛”,我个人觉得顶多写一些你没有经历过的,但是你是非常懂的经历。比如,一些比赛,你可以说有参赛的经验。前提是你必须对整个过程,特别是细节了如指掌。这样也算是“巧妙吹牛”吧。(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存在)
最后,我还想说,复试和初试同样重要。为了成为一个尊重客观事实的学生,一定要写得真实,对得起自己准科研人员的身份!所谓的“巧妙吹牛”,不过是心存侥幸心理罢了!一旦被老师发现,后果不用多想,只有淘汰!
个人看法,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原创不易,喜欢不妨加个关注,点个赞👍,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