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京大厂简历投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北京大厂简历投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还适合跳槽吗?互联网大厂好进去吗,写简历和谈薪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其他不敢说,但可以明确的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大厂,想要进去的难度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要大。来谈谈我的理由,也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
由于本人对经济学以及历史都比较感兴趣,所以曾经看过不少讲经济发展史方面的书籍及论文,也详细品读过讲美国发展史尤其是经济史的名著《光荣与梦想》。这些书籍或论文中,在谈到经济发展的时候都会引述到一个叫做经济周期的概念。虽然对于经济周期的时间学者们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对于经济周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大家都有了普遍的认识,用通俗的话来讲,当繁荣过后,即是蛰伏与衰退,而每一次蛰伏与衰退,都伴随着新一轮经济动力引擎的启动,技术的变革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事实上如果我们去看国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就会注意到,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年或许正好就处于这个蛰伏期的拐点。当互联网经济经过了13至15年的告诉发展之后,虚拟泡沫其实也在日渐增加,而随着外部市场的变化,也促发了互联网公司的大洗盘。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公司会从之前的眼光向外,求速度转变为眼光向内,去重新审视自身的产品、技术是否过硬,人员是否冗余。
在互联网鼎盛发展的那几年,只要进入了风口,猪都能够上树。因此在13至15年,甚至在去年前年,我们还经常能够听到某某互联网公司A轮了,B轮了,甚至C轮、D轮,感觉这家互联网公司才刚听说,明天就闹着上市了。原因也就才于此。
那时候的互联网刚兴起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互联网+”以及“共享经济”,于是基于这两个方面,蔚然兴起了诸多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每家公司都需要开发、都需要技术、都需要产品,因而高校的培育速度赶不上企业用人的需求,就开始了社会上的互挖。这也就造成了如今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员工资都普遍偏高的原因了。
但从如今看来,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年不知道在互联网公司的人士有没有听说,大批13、14年毕业进入互联网圈子的人因公司整体方向调整或组织优化而被迫下岗。而他们中的很大一批人,不得不选择降薪去谋求一份职位。为什么?原因也就在于那两年供求侧是供小于求,导致那时间段毕业的很多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出现了高价低能现象。于是大洗牌过后,被涮掉的他们,就很难在找到同等高薪的工作了。
写到这里,可能大家又会问了,这和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我自然是想通过上述真实的情况,来反映如今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大厂,在以内部调结构为主基调的背景下,对外放出来的岗位自然也是内部人员无法胜任,或者稀缺的高精尖岗位,因而对用人的要求自然是不低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进入大厂,没有几把刷子难度显而易见了。
大厂的面试失败记录周期是多久?
是有封冻期的,一般半年到1年不等,公司招人也是要成本的,不可能不停的面你
一般你哪次面试表现不好都是记录在案的,一般短时间也很难提高,再次面试挂的概率也很大
不过也不是绝对,比如微软就是组招,google就是搞了个所谓的招聘委员会
这样的结果就是你在微软某组挂了,可能另外一个组把你捞上去,G家这种情况
hr初筛大概多长时间?
初步筛选3到5秒,进一步筛选5到10秒,最后确定20秒左右。所以你简历的匹配度直接影响你的简历被关注时间。
首先是将几大硬性[_a***_]过一下(学历、年龄、地区、工作年限等),这个环节就会刷掉一些;其次是粗看工作经历(几份工作的工作岗位,公司名称,每份工作的工作年限),在这一步会将一些岗位不匹配、公司规模小、跳动频繁的人员做一个筛选